一、粽子不易消化:
澱粉分為直鏈澱粉與支鏈澱粉兩大類,在來米、蓬萊米比糯米含有較多的直鏈澱粉,糯米則大部分只含有支澱鏈粉,支鏈澱粉不易消化,胃排空較慢,對有消化性潰瘍、膽結石,或是消化機能較差的人,一定要細嚼慢嚥,依個人腸胃功能的差異酌量吃。現在有許多健康粽,用五穀雜糧或山藥、紅豆、黃豆等取代部分的糯米,由於五穀雜糧的纖維質高,可以改善一般粽子缺乏纖維質的缺點,一方面又可以減少糯米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的情形。
二、慢性病患吃粽子時更要注意:
一般粽子的含油量偏高,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應選擇含油量低的鹼粽或台灣南部粽。為避免膽固醇攝取過量,建議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每星期勿攝取超過兩個蛋黃,所以先衡量自己一周內攝取的蛋黃是否已經超過兩個,再決定是否要吃粽子內餡的蛋黃,肥肉也應該避免,盡量選擇瘦肉。糖尿病患吃鹼粽時最好以沾代糖取代砂糖,高血壓及腎臟病患者則要注意勿攝取過多鹽分,所以吃粽子時最好不要再沾甜辣醬、醬油膏等。
三、吃完粽子,別忘了還要吃蔬菜水果:
粽子內餡中只有香菇屬於蔬菜類,但份量很少,所以吃粽子的同時,燙一盤青菜或是配上一碗蘿蔔湯、竹筍湯,可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,再吃上一份水果,更可以補充維生素C,達到營養均衡的目標。
四、注意食品衛生及添加物的安全:
市售的鹼粽有些會添加硼砂以增加口感及韌性、保水度,硼砂積存體內會引起慢性中毒,所以建議大家最好是自己包鹼粽,改以三偏磷酸鈉(普美能)代替硼砂,就可達到硼砂的效果而沒有硼砂的害處。粽子也要趁新鮮吃,吃不完放入冰箱冷藏,若要久存也可以冷凍,要吃時再把冷凍的粽子蒸過,仍可保有原有的鮮味。
今年的端午節,靈活運用「同類食物互相替換」的原則,人人都可以開心享受吃粽子的樂趣!